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977|回复: 0

围棋史话(四)明代围棋

[复制链接]

54

主题

6

回帖

435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435
发表于 2015-8-25 18:26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围棋史话

第四章明代围棋
  
明朝围棋在朝廷的禁锢中曲折发展,这应是不同其他时期的特点。
 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卑微,没念过什么书,然而在他叱咤风云的军事、政治生涯中,却养成了爱下棋的习惯。“烟雨湖山六朝梦,英雄儿女一枰棋”。据说朱元璋常与徐达“在南京莫愁湖边下棋。一次朱元璋连吃徐达两子,自以为胜局已定,徐达却说:“请陛下仔细观局。”朱元璋一看,原来徐达的棋子隐约连成“万岁”二字,不禁心花怒放。于是将湖边的一栋楼赐给徐达,后人称此楼为“胜棋楼”。
  如今“胜棋楼”仍点缀在莫愁湖畔的绿荫之中,勾引游人醉赏。楼里楼外有不少对联,其中有一副云:
  占全湖绿水芙蕖,胜国君臣棋一局;
  看终古雕梁玳瑁,卢家庭院燕双飞。
  记述了明初开国君臣下棋遣兴的一番胜事。
  朱元璋善下模仿棋,据清魏瑛《耕兰杂录》载:
  明太祖智勇天纵,于艺事无所不通,惟于弈棋不耐思索。相传其与人对弈,无论棋品高低,必胜一子。盖每局必先着,輒先于枰之中间,孤着一子。此后,黑东南,则白西北;黑右后,则白左前,无不遥遥相对,着着不差。至局终,则輒饶一子也。帝王自有真,非几手所能拟议矣。
  这里所说即“模仿棋”,先行者于“天元”置一子,然后对手走在那里,即手相对的地方着棋,招招模仿。模仿棋从战略上讲,有一定的实用价值,可以在布局阶段尽量保持局面的均衡。但如魏瑛所说,模仿棋必胜一子,则是不正确的。因为后走的一方,也有破模仿棋的方法。况且专事模仿,也就将围棋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游戏,失去了其中艺术的魅力。如果《耕兰杂录》中的传说属实,则朱元璋虽然爱下棋,而棋艺水平却不高。
  1.名禁实倡,继续发展
  在下棋的问题上,朱元璋也有严酷的一面,据明周漫士《金陵琐事》载:
  明太祖造逍遥楼,见人博弈者、养禽鸟者、游手游食者,拘于楼上,使之逍遥,尽皆饿死。
  惩罚的方法。非常理可以忖度。又据顾启元《客座赘语》载:
  洪武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,奉圣旨:在京但有军官、军人学唱的割了舌头,下棋、打双陆的断手。
  明初,在多年战乱以后,需要恢复经济、发展生产。因而朱元璋痛恨游手游食的人是可以理解的,但把下棋这样正当的娱乐活动也加以禁止,甚至施行苛刻的惩罚,不免是极为过火的作法。明末董含对此评论说:“明初立法之酷,何以至此,几乎桀纣矣!”
  看来朱元璋虽然自己喜欢下棋,也不反对皇室、官吏、士人下棋,但却反对百姓和军人下棋。这就是封建统治者不能出以公心的一种表现。在他们眼里,平民百姓只是一些能干活的机器,不必有娱乐活动。你要娱乐,他就说你不务正业、游手好闲。甚至明令禁止、予以严惩。但是,朱元璋这种“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”的作法,并未取得什么显著的效果。明朝的围棋照样蓬勃发展,不仅在官僚、士人中间,既使在城市市民阶层中,也得到广泛的普及。
  明初的国手相礼和楼得达,二人都曾受到皇帝的礼遇。
  相礼,宁子先,华亭人。滑稽多智略,能诗善画,谈论纵横不穷,尤精于弈,当世无敌。洪武中,相礼被召至京师,厚赐遣还。诚意伯刘基还曾为文赠之。相礼在京期间,燕王朱棣曾与之对弈,并赐给他“龙弈具”等物。
  楼得达比相礼成名要晚一些,但后来居上,曾多次战胜相礼。据明陆深《玉堂漫笔》载:
  国初,书法以詹孟举希原为第一,弈棋以江阴相子先为国手。奉化胡廷铉,与孟举同书千字文,太祖以廷铉书法过于孟举,令书皇陵碑。鄞人楼得达亦屡胜子先,得赐冠带。都南濠亦记一僧屡胜子先云。
  从这一段记载看,明初朱元璋对围棋、书法这样的传统艺术,给予充分重视。他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在高手之间进行比赛或比较,以分出优劣高下。这种作法本身即含有倡导的意思。
  关于楼得达弈胜相礼,得赐冠带一事,清《宁波府志》有较详地记载:
  楼得达,性尚闲雅,博于文艺,于弈称专门。永乐初,驿召至京,偕江阴相子先入觐。子先自谓天下无敌手,视得达蔑如也。上命二人对弈,顾中官密取纸画冠带置局下。得达弈屡胜,启视之,遂命吏部给冠带。
  楼得达是初次入京,相礼则是二次入京了。楼、相二人都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的人物,他们多才多艺,但还不是靠下棋为生的职业棋手,只是他们于围棋有较深的造诣,声名远播京师,为最高统治者所知,所以才将他们千里迢迢召进京进行比赛,并赐以冠带以示恩宠。这对倡导围棋艺术,提高棋手的社会地位,起了很大的作用。在官僚士绅阶层也引起深刻反响,促进了全国围棋活动的开展。明初以后,一时缙绅纷纷效尤,争相招致名手弈棋,成为朝野的一种时尚。
  考察明朝民间围棋的发展状况,有三点特殊情况需要首先加以考虑。一、史料中有关民间围棋的记载绝少,不独明朝如此,历代都一样。这是因为一般史家比较忽视围棋的情况,某些有志于围棋的史家如王世贞、冯元仲等人虽然撰著围棋史,但也只注力于国手名流,无暇顾及民间的围棋。二、明代的统治者曾几次禁止包括棋类在内的文娱活动在民间开展。除前述洪武年间,朱元璋两次禁止下棋以外,天启五年,熹宗朱由校又下圣旨:禁止打流星、击鼓、踢球等民间娱乐活动,严令波及之下,围棋也不能不受影响。由此可以看出,明代统治者对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态度是严厉的。逐步衰落的明朝统治者一贯奉行“闭关自守”的政策,文化方面禁锢极严,形同苛政。不但知识分子的思想受到人为的束缚,老百姓的身心发展也受到严重的阻碍。禁止平民百姓下棋,无疑是明朝统治者愚民政策的一部分,也是对人性的剥夺和摧残,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。三、明代中期,象棋在民间大为盛行。唐寅《谱双·书后》云:“今樗蒲、弹棋俱格废不传,打马,七国棋、汉官仪、五木等戏,其法俱在,时亦不尚。独象棋双陆盛行。”如前所述,明中期围棋在士大夫阶层相当兴盛,象棋虽然也在士大夫阶层流行,但比起围棋,则不免小巫见大巫。唐寅所云“独象棋双陆盛行”,显然是综合社会各阶层中象棋流行的状况所作的判断。这里民间象棋的流行要占较大的比例。象棋棋具简单便于携带,变化少便于思维,形象具体便于理解。杨慎《升庵全集》说:“今之象棋,芸夫牧竖,俄倾可解。”因之象棋在文化素养相对较低的民间大受欢迎而迅速普及。“弈贵象贱”在明代士大夫中似乎是一种定论,这是因为围棋、象棋既有难易之不同,也就因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区分出爱好的不同。自然,象棋在民间盛行,势必对围棋的普及产生不利的影响。
  只要了解以上三点情况,就会对明代民间围棋的发展有比较清晰地认识。
  围棋发展到明代,毕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传统爱好。尽管明初的统治者严禁下棋,但要在民间割断这种爱好也是不可能的。平民百姓下围棋应是民间常见的现象,只是不如象棋那么兴旺罢了。
  有关明代民间围棋活动的史料仅只一鳞半瓜,似乎还不如宋代的史料多。如果要举例的话,可以举沈周日常下棋的一些情况。如前所述,沈周常步出街坊,与“粗俚下人”对弈。这里的“粗俚下人”系指城镇中的劳作平民。又谢肇淛《文波披沙》中有云:“予有小童顽黠,每与宾朋博弈,则通宵侍立,遇开卷观书,辄遁去。”这里说的是童仆受主人的影响,虽不喜读书,却喜欢围棋。由此可以看出,士大夫阶层中盛行围棋,自会对平民百姓产生相当影响。
  如果仅从史料中的记载去判断明代民间围棋的状况,不免会得出错误的结论。幸好明代的小说中,对民间的围棋活动有较多的描述,使我们可以正确地认识明代民间围棋的发展。
  明代小说中较有史料价值的是《金瓶梅》,书中所描写的城市市民阶层的围棋活动,在前面已作介绍。从这些描写分析,明代城市市民阶层的围棋活动十分活跃。市民阶层中的各类人物,如亦官亦商的西门庆、他的众侍妾、家里的仆妇、丫环,以及社会上的妓女和市井帮闲都十分喜爱围棋,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文娱活动。结合明中期围棋无比兴盛的情况,可以说市民阶层中的围棋活动有很大发展,完全适应了整个社会围棋发展的状况。在此基础之上,也产生了象黄旦那样的民间围棋高手。据清《登州府志》载:
  黄旦者,登州文登县村民也。未尝学弈,自幼即能之。既长,挟技行游,遂称国手。
  黄旦的事迹不详,大约是明代民间出现的唯一高手。他的经历与“小道士一着饶天下”里的国能,有某些相似之处。这或许能够说明,凌濛初写“小道士一着饶天下”时,是根据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加工创造的。从黄旦的经历,我们还可以了解明代农村中围棋的些微情况。
  2.高手辈出,呈现流派
  明中期以前,朝臣中屡有围棋高手出现。这是从明初到明中期,几朝皇帝都喜好围棋的必然结果。例如英宗天顺年间,通政司知事朱熊以善弈著称。孝宗时,又山现了一个赵九成,弈称国手。他的仕宦道路很不一般,科举不成,又改习棋艺,终于获得最高统治者的赏识。据清《宁波府志》载:
  赵九成初为郡学诸生时,有学师过督门人,故太早升堂,厉楚夏之威,击蒙不堪,群生哗然。一日,或有秽其公座者,九成素滑稽寡检束,师意九成为之,遂阴中之督学,见黜。九成被诬去,以棋游京师,尽一时棋士对局皆屈。孝宗御燕殿,召九成试之,果压流辈,所行算多出古棋谱外。上曰:“真国手也!”命官鸿胪,序班供御……
  赵九成大约是一个恃才傲物、不拘小节的人,因而遭到学师的忌恨,而被开除“学籍”。但是,有才能的人机会总是多一些。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。他以棋游京师,打败许多棋士,终于惊动了明孝宗朱祐樘,依然能够“命官鸿胪、序班供御”。
  明朝廷中并无棋待诏这样的官职,但九成的职责显然与唐、宋棋待诏的性质相同,即专门侍奉天子下棋。鸿胪这种官职专掌朝贺庆吊之赞导相礼,序班乃是鸿胪寺的职官。九成作为鸿胪序班,品位虽然不高,但能经常接近皇帝。这种因棋授官乃是一种特殊的恩典,对于不第士子和社会上的棋手,无疑也是一个刺激。因为这也是一条仕宦之途,自然也会在他们心中燃起希望。
  从九成“所行算多出古棋谱外”,可知他在棋艺上很有创新。是自明初相礼、楼得达之后的又一位国手。
  正德年间,活跃在京师棋坛上的著名国手是范洪。正德与弘治相去不远,但史料中不见范洪与赵九成对局的记载,原因不详。
  据清《宁波府志》载:
  范洪,字元博,别号“全痴”。世居鄞城之南,生而颖异,赋性清介。幼习举子业,数奇不偶,遂有高世之志。弈棋以自娱,于是挟技游京师。时李公东阳、杨公一清、乔公宇当朝,每延致对局,备极欢洽,而洪亦不为脂韦,故见礼益甚。其与人弈,常随其人高下,不求大胜,然终不一挫衂,遂名国手。时人以金忠卜,袁拱相、吕纪画、范洪棋,为四绝云。
  范洪在举业方面“数奇不偶”,遂转向围棋发展,经历与赵九成有类似的地方,所谓“不为脂韦”,就是对达官贵人不阿谀奉承,因此李东阳等人也见礼益甚。大抵棋手的人品如何,也是衡量他是否能受人尊重的一个标准,对于国手来说,只是技艺高超,而人品低下,则难免为人所诟病。范洪为李东阳等人所推重并不是偶然的,他的技艺加人品都可以作为棋手的楷模。
  范洪之后,全国名手辈出,分为三人流派,鼎足而立,各擅胜场,表明当时国内棋坛异常兴旺。
  永嘉派的代表人物有鲍一中、李冲、周源、徐希圣。
  新安派的代表人物有汪曙、程汝亮、方子谦。
  京师派的代表人物有颜曙、李釜(字时养)。
  王世贞《宛委余编·弈旨》中,曾述及三派源流及其中一些棋手的技艺特点:
  (范)洪之后,永嘉鲍一中重,鲍生晚,不及与洪角,而格胜之。文襄呼鲍小友,为延誉江淮间。而其郡李冲晚出,遂与雁行。周源又晚出于李,徐希圣又晚出于周,惜早死,皆骎骎角鲍者也,此所谓永嘉派也。
  婺源汪曙不及鲍者一子,程汝亮晚出胜之,而亦早死,此所谓徽派也。
  颜伦善决局,不差一道,足迹遍天下,无能当者,而李釜时养晚出,遂与之角,伦获名,不复肯应,乃游吴中,此所谓京师派也。
  ……始,永嘉守修郡志,志伎艺曰:鲍一中弈品第一,李冲次之。冲意不乐,遂罢不复志。而最后冲且老矣,与时养战大败,数避匿。程汝亮之遇时养,一再北,遂为劲敌云。后所睹颜伦子明,最后乃睹李与程,劲为忘寝食者救矣。
  譬之用兵,鲍如淮阴侯有博沙之巧,李则武安君横压卵之威,颜则孙吴挟必胜之算,程则诸葛修不破之法。虽奇正时出,攻守异势,要之皆称善师者矣。……
  从王世贞叙述可以判断,所谓永嘉、新安、京师三派,主要是以地域划分的,与棋艺风格上的异同没有什么关系。大抵同一地区接连出现高手,嘤嘤相求,连络成势。其它一些地区也出现类似的情况,时人遂用地区的名称,将他们分为几派。即以京师派为例,李釜“则武安君横压卵之威”,颜伦“则孙吴挟必胜之策”,棋艺风格显然是不同的:李釜擅长力战,颜伦则非常稳健。大凡高手的技艺都有独到的地方,否则也很难取得杰出的成就。因此某一地区先后出现的几位高手风格相类,是不太可能的。
  由于当时高手众多,彼此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。不但一派的棋手同室操戈,派与派之间的棋手也常兴问罪之师。如京师派的李釜与同派的颜伦角逐,颜伦恐损威名,遂游吴中。李釜还曾向永嘉派的李冲、新安派的程汝亮挑战,李冲大败,数避匿。国手正是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产生的。
  这一时期全国的棋坛上,形成了战国争雄的局面。还没有一个人能够稳执棋坛牛耳,领袖群伦。如鲍一中、颜伦、李釜、程汝亮等都可膺国手之列。这些人精湛的棋艺名满天下,对自己的声誉十分看重。正如王世贞所述,当时“永嘉守修郡志,志伎艺曰:鲍一中弈品第一,李冲次之。冲意不乐,遂罢不复志”。李冲的意见,可以左右郡志的修录,可见其在当地影响之大。王世贞曾将李釜比之李广、程汝亮比之程不识,而程汝亮“犹未肯色受也”。总之,这几位国手都很自负,而他们之所以能够自负,乃是社会使然,即社会对围棋艺术的推崇。
  3.围棋史和棋谱撰著
  明代的围棋史著作,主要有王世贞《弈旨》、《弈问》,冯元仲《弈旦评》、《弈难》。此外,还有王穉登《弈史》一卷,历述古来弈品叙次,甚为简洁。其末附辨论一则,驳诸书附会神奇之说,亦颇中理。
  有关我国围棋史方面的论述,明代以前还不见有人系统写过。宋朝范仲淹虽立志云:“吾当著棋史。”但大约也未能动笔。王世贞等人立志于围棋史著述,是明代围棋热潮的一个必然结果。这些著作从围棋起源一直写到明朝,其特点是将历代围棋代表人物依次串连,并作精要评论,但评论的重点则放在明朝。虽然写得都很简略,但也大致勾勒出我同围棋两千余年的概貌。
  (1)王世贞《弈旨》、《弈问》
  王世贞(15261590),字元美,号“凤洲”、“弇州山人”。太仓(今属江苏)人。明代著名文学家。嘉靖二十六年进士,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、邢部尚书。与李攀龙、谢榛等人倡导文学复古运动,史称“后七子”。
  王世贞活动的年代,正棋坛无比兴旺,永嘉、新安、京师三派鼎立,群雄纷争之际。王世贞既好围棋,曾亲睹国手颜伦对弈,又与新安派程汝亮、京师派李釜(时养)交好。世贞经常与李釜讨论有关围棋的问题,纵谈古今的高手及当时三派棋手的特点。《弈问·序》云:
  余既与李时养论弈,归而臆数其人与品,手书贻之。乃其事有奇而未可据者,因再疏一通为《弈问》,俟后博考传记,毋妨再续也。
  这里说的是他写《弈旨》、《弈问》的经过。《弈旨》有云:“吾请得为时养略言之……”,又云:“余因作《弈旨》,手书一通贻时养。”可见《弈旨》是为李釜而作。大约世贞与李釜论弈,受到启发或受李釜之托,归而写《弈旨》后因余兴未尽,又将“其事有奇而未可据者”,再写为《弈问》。
  《弈旨》从“尧造围棋,丹朱善之”写起,叙述历代围棋兴衰及代表人物,虽简而约却包罗完备,以一千余言,即概括两千余年的围棋史,确是手笔不凡。其于明代叙述较详,尤其是正德、嘉靖年间,棋坛流派,特点以及各派棋手之变迁,皆有中肯的论述。世贞似乎对当时的国手十分折服,他将《弈旨》贻时养,“谓与颜而程四子者,不知于古何如,以当明第一品无愧也!”言外之意是说,今天与颜伦、程汝亮受四子的人,大约可以和古代高手相比肩,未免溢美之过甚。
  《弈问》的内容,主要是对围棋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予以解答,其中不乏独到的见解。例如:顾师言三十三着胜日本国王子,世贞持怀疑态度。对僧一行所说“四语乘除,人人国手,”以及陆子静一悟河图数而胜国手等事,世贞认为是不可能的。围棋艺术有其独特性,其它学问虽可触类旁通,有所启发,但要达到国手的水平也是十分困难的。如若将各类事物的共性混为一谈,忽略各自的特性,认为精于数学就能成为国手,显然是错误的。对于南北朝时范宁儿胜王抗、宋时祝不疑胜刘仲甫,世贞认为不是胜在棋力上,而是胜在“有心”和“乘暇”等机会上,大抵是公允之论。又如王粲、陆琼“覆局”,历来被吹得神乎其神,世贞认为:这并不表明他们的棋高,只是善于记忆罢了。《弈问》最后云:
  问:孟坚之有旨也,应璩之有势也。马融、曹攄、王粲、刘恢、蔡洪、梁宣之有赋也,李尤之有铭也,高品哉?曰:唯永嘉林生(林应龙)有集焉,而品第五也。此工于文者也,非与于品者也,问:吾子何如?曰:犹之乎数子而已矣。
  在这里,世贞承认自己的棋艺水平不高,但认为写围棋著述不必非棋品高不可,即所谓“此工于文者也,非与于品者也”。世贞自许可与马融、王粲、应璩等人同列,意在表明自己著述围棋的志愿。以他文坛领袖的地位,又于围棋深有研究,要写棋史方面的著作,自是“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”了。
  (2)冯元仲《弈旦评》
  冯元仲,号嫩民次牧氏,生卒,籍贯及事迹不详。《弈旦评》于明中后期国手写至林符卿,而未及过百龄,则《弈旦评》当写于符卿擅名而百龄未显之时。冯元仲曾与雍皞如、林符卿交往,大约也属于爱好围棋而工于文者之流。
  王世贞《弈旨》曾“戏李(釜)以李广,程(汝亮)以程不识”,《弈旦评》对此似有微词,其序云:
  ……世有韩(信)、岳(飞)、程(不识)、李(广)、以目皮相,恐长诃之血雠哉,乃退而作《弈旦评》。
  意思是说,以围棋艺术比拟战争兵法,以国手比拟战将,不免肤浅。大约冯元仲于王世贞《弈旨》不太满足,故又写《弈旦评》,实际是在《弈旨》的基础之上,重写一篇简明的围棋史。
  考《弈旦评》的内容,开篇云:“凡制必原所始,不忘本也。今追尊陶唐氏、有虞氏为弈帝……”,则比《弈旨》“尧造围棋”,在时间上有所推前;其叙明朝棋坛变迁,写至雍皞如、苏具瞻、林符卿,则比《弈旨》只写到永嘉、新安、京师三派,时间上又有所推后。但这只是就时间而论,也不免皮相。实际上,《弈旦评》比《弈旨》在内容和写法上有较大的突破。《弈旨》主要以各个时期的代表棋手为主线,串连在一起。《弈旦评》除代表棋手外,又增加了有关围棋方面的典型人物及典型事例,以及棋谱、诗赋、典故等等。从写围棋史的角度考虑,如果把围棋史只写成代表棋手的传记史,自然是不够的。欲概括一个时期或朝代围棋的发展,首先要阐明相应时期围棋总的情况,诸如普及与提高、棋坛变迁、影响围棋发展的各种因素、代表棋手对历史遗产的继承和创新等。因此,有关围棋的各个方面,包括各类典型人物及事例、棋谱、诗赋、小说、典故等都是围棋史的重要内容。忽略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分析综合,只强调代表棋手,那就会以点代面、以偏概全。《弈旦评》的优点是比较全面地叙述中国围棋的演变,比《弈旨》更为内容丰富而脉络清晰。
  《弈旦评》的另一个优点,表现在作者评价有关围棋的历史人物,敢于直抒己见。凡因下棋而牵涉到名利地位,一概斥以为非。文中有如下的评述:
  乃若不韵,则王司空与子争道,担夫也。沈之才弄经被决,絫囚也。黄鲁直誓黔江,乡愿也。荆公不如且已,羸师也。崔慰祖辞拙,宿滑也。谢弘微投局于地、古弼捽刘树头、司马行酒曳遐,钝汉也。
  乃若宵人者流,则羊毛保补郡,弄臣也。王叔文待东宫,妇寺也。陈遂偿博,僮仆也。候算路如安重霸,贾竖也。乱局如陈保,守钱虏也。伪输如李道古、故拙如孔熙光、不死不生如贾元,唼佞子也。
  乃若五禁者管子、投具者陶荆州、迷风者贾谊、见智者淮南、旷日者韦曜、役心者李畋、惜寸阴者王隐之、不解著棋担粪者林和靖,非撮粪则朽人,非白丁则吠夜犬也,是皆俗物,来败人意者也。
  冯元仲的这一段评论,或正确、或偏激,其主旨是把围棋推崇到很高的地位。但是,将陶侃、韦曜、王隐之那样提倡不以棋废日,以及林和靖那样不解下棋的人,一概斥为“俗物”,多少有一点过份。
  《弈旦评》后附有《弈难》,“设为问答而寓言焉,如客难、宾戏、乌有、亡是类也”。内容大抵是作者对于弈棋的一些心得体会。
  明代传世的棋谱较多。社会上围棋盛行,爱好者众多,对棋谱的需求大增。明代的棋家和一些爱好围棋的文人也重视棋谱的撰辑,重要的作品遂接连问世。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过百龄《官子谱》、《三子谱》、《四子谱》,还有《适情录》、《石室仙机》、《弈正》、《弈志》、《弈薮》、《仙机武库》等。过百龄的作品和《适情录》,前面已陆续介绍,以下只略述其它著名的棋谱。
  (1)《石室仙机》
  《石室仙机》五卷,许谷编辑,约成书于正德、嘉靖年间。
  许谷字仲诒,号石城居士,上元人,嘉靖十四年乙未京试会元。据王应奎《柳南续笔》云:
  前辈中式有所谓元灯者,一脉相传,明眼辄能预定。闻唐荆川家居,薛方山上公车来别,荆川曰:“意君当作会元,但南京有许仲诒者,曾以窗艺来相证,君往须防其出一头地也。”及榜发,许果得元,方山第二。
  可见许谷会试前,应制文已负盛名。许谷中会元后,曾任户部主事、南尚宝司卿。他在《石室仙机》序中说:“于修德辑文之暇闲,展楸枰,结高贤,以消余晷,亦可开拓性灵,遣谢尘俗。”无疑是围棋爱好者。但他又自谦说:“余不能弈。”意思是自己的棋艺水平不高。尽管如此,徐谷广搜前代遗谱,择录成书,于明代围棋作出很大贡献。
  《石室仙机》是一部综合性棋谱,比较完整地收集了明代以前的围棋文献资料。内容包括历代诸家围棋赋文诀要、全局谱、受子谱以及各种开局、死活棋势。唯所选各局及图例,均未注明出处,也无评注,徐谷只是做了搜集编录的工作,限于水平,难以逐一校定核正。即以书中所载残局为例,其中瑕瑜互见,斑驳不纯,使人难免美中不足之叹。
  (2)《弈正》
  《弈正》四卷,雍皞如著。
  皞如名熙世,号穆野,万历年间著名国手,以官子细腻见称。据《弈正》跋:皞如万历癸丑年三十岁,照此推算,他当生于1583年。
  《弈正》全书分起手、满局、侵分、残局等部分。该书比明代其它棋谱有显著的进步,对“起手”的每种变化,进行了存优去芜的选汰工作。每变只选三、四式,其余均淘汰不录。这是皡如针对当时的棋谱内容杂芜、不切实用的缺点,有意识采取的步骤。皞如是著名棋家,故能从实战出发,将历代流传的“起手式”(类似定式)删繁就简,择取精华,结果《弈正》大受围棋爱好者的欢迎。相传书成之后,一时“洛阳纸贵”,成为万历年间最有影响的棋谱之一。
  (3)《弈薮》
  《弈薮》,苏之轼著。
  之轼,字具瞻,明中后期著名棋子,以熟势见长,当时“海内遍有小苏之名”。
  《弈薮》分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六卷。首卷载有社会知名人士题写的诗、文、序,时间从神宗万历至熹宗天启不等。可知从成书到付梓印行,经过很长一段时间,其时苏具瞻已入老年。
  《弈薮》从第二卷起分为起手、全局、满局、侵分、残局等五部分。其中包括苏具瞻与同时高手角逐的若干对局,对于了解万历年间的棋艺水平,有相当参考价值。
  (4)《仙机武库》
  《仙机武库》八集,陆玄宇父子辑,名手朱玉亭、过百龄删削。成书于崇祯二年(1629)。
  全书以金、石、丝、管、匏、土、革、木八字分集。书前有董中行序,略谓:“笔削主裁,百龄实执牛耳,残局之翻新增变,尤百龄呕心极苦者也。”从成书过程看,先由陆玄宇父子长期收集资料编成,所谓“积百年苦心,参以生平……所遇,集成今集。”但内容庞杂,“于中不无庸冗”,后经朱玉亭、过百龄等人悉心整理,“删其沓出”而定稿成书。因此,这部棋谱应视为集体合作的产物。
  《仙机武库》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围棋谱集,主要收集了明代名手对局,以及明人对棋艺的研究成果。其中如程白水遗局、苏具瞻《弈薮》、朱玉亭《手谭选要》等,皆世所罕见,赖此书以存其概。书中残局部分,乃过百龄心力所萃,有不少发人深省的创作。是研究明代棋艺的珍贵资料。
  《仙机武库》在明、清之交深受广大围棋爱好者的重视,也是迄今流传最广的明代棋谱,这是和过百龄在棋界享有的巨大声誉分不开的。
  (5)《弈志》
  《弈志》,汪贞度辑。
  贞度字本一,安徽休宁人。少时即聪颖过人,九岁入太学,十余岁工围棋,才学为时人所重。二十岁后进入政界,宦途一帆风顺。明末政局风雨飘摇,贞度曾捐献大量家资,以图挽救国事,但终于无补于明王朝的倾覆。
  《弈志》初版于万历末年,可知是贞度青年时期的作品。清初顺治年间,贞度的儿子汪显熏又将该书重新整理,分为全局、变局、残局几部分付梓印行,遂使乃父的名字随《弈志》而传诸后世。
  我国的棋谱历史悠久。明代以前的棋谱,如《忘忧清乐集》、《玄玄棋经》等,大都带有综合的性质,一般包括理论、常套、全局、侵分、死活等几个部分。可谓兼收并蓄,一部棋谱就是一本比较全面的围棋教科书。
  明代的棋谱,在编写体例上,仍旧仿照前代的规制。其中虽然也不乏颇具影响的作品,但也有一部分棋谱往往辗转抄袭,内容重复冗杂,缺少新意和创见。这种情况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分析:一、明代的棋家和文人十分重视棋谱的撰辑,因而问世的棋谱很多。撰辑者为自身的棋艺水平和思想水平所限,良莠不齐。有些人只满足于搜集资料,蹈袭前人的成说,不及校定鉴别,结果难免使作品流于一般化。二、明代的棋艺水平虽然较前代有很大发展,但是,仍旧沿袭传统“势子”布局的成规。因此这种发展只是在“势子”布局的范围之内,向精细的方向前进,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。表现在棋谱上,也就必然是缺少新意和创见。这个问题之所以在明末变得尖锐起来,是由于相应时期,日本的围棋取得突飞猛进地发展。日本彻底摈弃了中国的“势子”布局,从整体上开辟了围棋艺术变革的新天地。尽管明代的围棋高手仍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之中,但从今天的角度去考虑,“势子”布局已成为阻碍围棋发展的绊脚石。
  4.围棋繁荣与文艺作品
  明代围棋的繁荣,促使大量文人将围棋写入他们的作品。以下从诗文、绘画、戏剧三方面,略谈其中有关围棋的情况。
  明朝的围棋诗很多,围棋已成为诗人吟咏的重要题材之一。其中很大一部分,是诗人根据历史上有关围棋的典故、传说、遗迹进行创作,以抒发自己对围棋的热爱。如“王质烂柯”、“四皓弈棋”、“谢安赌墅”等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,是诗人们最喜爱的题材。较为著名的有高启《观弈图》:
  错向山中立看棋,家人日暮待薪炊。如何一局成千载,应是仙翁下子迟。
  高启字季迪,号青丘子,明初著名诗人。洪武初召修《元史》,授翰林院国史编修,擢户部侍郎,后坐法死。这首诗即是题咏“王质烂柯”的传说。再如李贽《初住招隐堂》:
  初夏日迟迟,东山一局棋。谢玄临阵战,赌墅决便宜。谁识清谈客,能当百万诗?世儒多不晓,君子有余思。
  李贽(15271602),号卓吾,晋江人。曾任云南姚安知府,后从事讲学著述,反对封建礼教。是明朝著名的持有“异端”的思想家。他这首诗即是题咏”谢安赌墅”的故事。
  这一类诗,从围棋史的角度考虑,史料价值不大。而另有一类诗,专门描写下棋或看棋,以及明代的棋人棋事,较有史料价值,对于研究当时的围棋活动,可供参考。
  这一类围棋诗中,比较著名的有前面已谈到的吴承恩前后《围棋歌》、后面将要谈到的钱谦益《观棋绝句》等。这些诗保存了许多明代棋人活动的材料,可供增补棋史之用。我们这里不再赘述。只挑选其它一些较为典型的诗作,以飨读者。如叶颙《围棋》:
  围棋白日静,举袂清风吹。神机众未识,妙着时出奇,我老天宇内、白雪凝须眉。
  坐阅几输羸,历观迭兴衰。古今豪杰辈,谋略正类棋。局终一大笑,惊起山云飞。
  叶颙字景南,元末明初金华人。元末隐居不出,明洪武中举进士,官行人司副。后免官家居。这首诗系叶颙晚年之作,大约是他免官家居时所作。围棋不仅能充实诗人隐居的生活,而且能从中体会古今兴衰的道理,“局终一大笑,惊起山云飞”,真可谓乐在其中。再如刘铉《戏友人与女客对弈》:
  石榴花下薄罗衣,睡起却寻棋,未省高低,被伊春笋,拈了白玻璃。
  钏脱钗斜浑不省,意重子声迟。对面痴心,只愁收局,肠断欲输时。
  刘铉字宗器,江苏长洲人。永乐中举顺天乡试,景帝立,迁国子祭酒,累官至少詹事。这首词刻画灵动,情趣盎然,表现了明代妇女围棋的一些情景。其中“钏脱钗斜浑不省,意重子声迟”,形容女客专心棋局,以至忘记自己的装饰,尤为传神之笔。又如王誉昌《崇祯宫词》:
  奁分一局两相当,坐隐还教共御床。自分身如玉棋子,要将冷曖问君王。
  注:《宣帝记》:日本国圆玉棋子,冬则暖,夏则冷。田贵妃每与帝弈,辄负二子,未尽其技也。
  王誉昌,字露湑,明末清初常熟人。诸生,熟知明末崇祯宫廷内府轶事。尝著《崇祯宫词》一百八十六首。上面这首诗即题咏崇祯帝与田贵妃弈棋的故事,颇有史料价值。从注文看,田贵妃的棋艺要比崇祯高,但她有意相让,故每弈辄输二子。
  绘画方面,明代留下的围棋画很多。许多著名画家自己就是围棋爱好者,因此常将围棋作为他们创作的素材。如沈周、周臣、仇英、徐渭等都有围棋画传世。沈周及其所绘《观弈图》,前面已有介绍。现略叙周臣等人的情况。
  周臣,字舜卿,号东村,江苏苏州人。山水画名家,工诗善弈,绘有《松窗对弈图》、《四皓弈棋图》等。
  仇英,字实夫,号十洲,太仓人。出身工匠,擅长仕女人物画。仇英的围棋画最多,如《汉宫春晓》、《园林清课图》,《西园雅集》、《十八学士登瀛州图》等,其中都有表现围棋活动的内容。
  徐渭,字文长,号天池,又号青藤,浙江山阴人。明写意派杰出画家,绘有围棋画多幅为世称道,也写有一些围棋诗,表明他十分热爱围棋艺术。不仅如此,徐渭还创作了杂剧《四声猿》,受到汤显祖等人的推重。徐渭是多才多艺的的人,但一生潦倒,八次乡试都未考中,灰心功名。四十岁左右,在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幕中任事。参与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。在军中,徐渭常弈棋遣兴,一日,方与胡宗宪对局,忽传戚继光在福建连破倭寇,《宴游烂柯山》云:
  万山松柏绕旌旗,少保南征暂驻师。接得羽书知贼破,烂柯山下正围棋。
  从明代围棋画的内容看,有表现现实题材如沈周《观弈图》,也有表现历史题材如周臣《四皓弈棋图》,但主旨都在表现士大夫“手谈”、“坐隐”的雅兴和意趣’,精神方面是相通的。仇英、唐寅、沈周、文征明皆以善画而称“明四家”,其中仇英,唐寅曾从周臣学画,文征明也曾从沈周学画。俗话说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”,“明四家”半师半友,又都爱好围棋,岂是偶然?使他们聚到一起而焕发盖世才华,除共同志趣外,围棋大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  戏剧方面,表现围棋活动的著名戏剧有张凤翼《红拂记·棋决雌雄》、凌濛初《虬髯翁》、郑若庸《玉平心而论玦记·博弈》、高濂《玉簪记·弈棋挑逗》等,《红拂记》、《虬髯翁》皆取材于唐传奇小说《虬髯客传》,其中虬髯客与道士弈棋,李世民观战的情节为人所熟知。高濂《玉簪记》叙述潘必正与陈妙常恋爱故事,其中第十出“弈棋挑逗”写朝官张于湖宿女贞观,与陈妙常弈棋题扇,有心结交却遭拒绝。于围棋较有史料价值的是郑若庸《玉玦记·博弈》。
  郑若庸,字中伯,号虚舟,明昆山人。诗名天下,无意功名,隐居支硎山。严嵩父子请见,不往,年80余卒。《玉玦记》全剧三十六出,第三出“博弈”描写临安城中两个帮闲无赖,以博弈为名,哄骗财主银钱的情形,所谓“博弈”,从剧情看,计有围棋、象棋、双陆、骰子、都是宋、明时期,城市各阶层人士喜爱的游戏。剧中的帮闲无赖,历代都有,但在宋、明时期,已成为城市中的一种职业。南宋时呼为“闲人”,明时叫做“帮闲”。这类人没有正当的职业,专在官僚士绅家走动,帮忙凑趣。无所不为,借机骗些钱财过活。《玉玦记》虽然表现南宋时的故事,但若与《金瓶梅》对照,对城市帮闲的描写,非常吻合,故也可看作是对明代城市生活的某些反映。
  5.著名国手
  除本章已介绍的明初国手相礼与楼得达、御前试弈赵九成和明中后期国手外,还有几位影响较大的国手:
  (1)国手范洪挟技游京师
  正德年间,活跃在京师棋坛上的著名国手是范洪。正德与弘治相去不远,但史料中不见范洪与赵九成对局的记载,原因不详。
  据清《宁波府志》载:
  范洪,字元博,别号“全痴”。世居鄞城之南,生而颖异,赋性清介。幼习举子业,数奇不偶,遂有高世之志。弈棋以自娱,于是挟技游京师。时李公东阳、杨公一清、乔公宇当朝,每延致对局,备极欢洽,而洪亦不为脂韦,故见礼益甚。其与人弈,常随其人高下,不求大胜,然终不一挫衂,遂名国手。时人以金忠卜、袁珙相、吕纪画、范洪棋,为四绝云。
  正德年间,台阁重臣李东阳、杨一清、乔宇等三人深嗜围棋,技艺不凡,时有“士大夫之冠军”的称誉。
  李东阳(14471516),字宾之,号西涯,湖南茶陵人。天顺年间进士,明孝宗时官至文渊阁大学士。工诗文,是“茶陵派”之首领,明中期复古运动的先驱。杨一清(14541530),字应宁,镇江丹徒人。成化年间进士,正德时任吏部尚书,嘉靖初加华盖殿大学士,为朝廷之首辅。乔宇,字希大,乐平人。成化间进士,武宗时任南京兵部尚书,后加少保,嘉靖初任吏部尚书。李东阳等三人官居宰揆之地,棋艺也属于业余高手,经他们身体力行的倡导,朝臣中弈风大炽,并经常比赛较量技艺,所以这三人才有冠军之称。李东阳等三人都和当时的国手范洪有过棋艺交往。“每延致对局,备极欢洽”。杨一清还与永嘉派著名棋手鲍一中交好,称鲍一中为“小友”。这是因棋艺而引为同调,遂结为忘年之交。
  宰臣与棋手交好,说明棋手的社会地位已大大提高。明朝的国手与唐、宋相比,身份有所不同。唐、宋的国手大都在翰林院任棋待诏,大小是朝廷命官。明朝的国手几乎全是布衣,赵九成因棋授官只是一个例外。因此他们的社会地位本不太高,李东阳等宰臣肯屈身下交,无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。从明中期乃至明末,名公巨绅无不以与著名棋手相交为荣,平常士绅人家也常延致著名棋手到家教棋,一时形成风气。可以说,在当时士大夫眼里,著名国手与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一样,同属于社会名流的范围之内。
  范洪在举业方面“数奇不偶”,遂转向围棋发展,经历与赵九成有类似的地方,所谓“不为脂韦”,就是对达官贵人不阿谀奉承,因此李东阳等人也见礼益甚。大抵棋手的人品如何,也是衡量他是否能受人尊重的一个标准,对于国手来说,只是技艺高超,而人品低下,则难免为人所诟病。范洪为李东阳等人所推重并不是偶然的,他的技艺和人品都可以作为棋手的楷模。
  (2)岑乾浪迹京师,诸名公争延之
  王世贞《弈旨》,在叙述永嘉等三派高手之后,又说:“今后进中,闽有陈生、蔡生,越有岑生,扬有方生鼎立。而蔡与岑尤张甚,皆未可量也。”
  岑生即指岑乾。有关他的事迹,清《绍兴府志》略有记载:
  岑乾,余姚人。余姚自弘治以来,俗颇尚弈,童子中往往能布算。士大夫相聚,卒遽弈,多擅声于缙绅间。……(岑乾)童时尝从父游武林,或竟日他往,家人怪之,乾曰:“有群儿呼与弈。”自是顿异。后浪迹京师,诸名公争延之,弈名由此显。尝弈胜京师颜伦,伦近时称天下第一手也,然是时伦已衰老。而乾亦谓人曰:“与颜弈,必谢人事,养十日精力乃可。”乾驰名早,人谓之“小岑”,惜未及四十卒,未见其止。于是余姚又有邵甲者,中年弈陡进,日新月异,最后止让乾一道,乾甚忌之,先乾卒。
  这一段记载值得注意的地方,就是“余姚自弘治以来,俗颇尚弈,童子中往往能布算”。说明当时由于下棋的风气很浓,少年儿童中也流行围棋。岑乾即是从小下棋。逐渐知名。但在京师、永嘉三派鼎立之际,岑乾还难以抗礼,故王世贞只称“越有岑生”,而不详名氏。但到颜伦衰老之时,岑乾来到京师,成为著名的国手。老的下去,新的上来,这是棋坛变迁最为常见的现象。一般地说,新老变换的频率越快,棋坛也就越发兴旺,棋艺水平也就发展得更加迅速。
  (3)都城八绝——阎橘园棋绝
  明嘉靖、隆庆年间,京城百巧骈集,争相高尚。技艺之微,往往造极工巧,有古今所无者。因有八绝之号,哪八绝呢?明沈榜《宛署杂记》记曰:李近楼琵琶、王国用吹箫、蒋鸣岐三弦、刘雄八角鼓、苏乐投壶、郭从敬踢毬、张京象棋、阎橘园围棋。从这八绝的内容看,集中在乐器演奏和棋艺、踢毬等文娱活动,说明在当时非常盛行。
  关于阎橘园围棋,《宛署杂记》载曰:
  ……阎橘园围棋绝:阎讳子明,与人对局,布势十余着,即能预定输赢子若干。或棋穷日夜,令次第再布原局,无一遗忘者。
  阎橘园的名字不见于《弈旨》《弈旦评》等棋史著作。有人怀疑阎橘园即京师派著名国手颜伦,其理由如下:
  从阎橘园活动、成名的时间看,嘉靖至隆庆(15221573),正是京师、永嘉、新安三派方始兴盛的时候。京师派的颜伦比同派李釜成名早,与阎橘园活动时间相仿。
  从姓名看,颜、阎读音相同,阎橘园讳子明,而颜伦也讳子明(见《弈旦评》)。
  从棋艺特点看,阎橘园“与人对局,布势十余着,即能预定输赢子若干”,长于形势判断。而颜伦“善决局,不差一道”(见《弈旨》),也是长于形势判断。
  若是两人,不当有如此多的相同之处,故可判断阎橘园即是颜伦。颜伦,字子明,橘园或是他的号。《宛署杂记》记颜为阎,显系因字音相同而误记。
  (4)方子振年十三天下无敌
  明胡应麟《甲乙剩言》载曰:
  人多言:方子振小时嗜弈,尝于月下见一老人,谓方曰:“孺子喜弈乎?诚喜,明当俟我唐昌观中。”明日方往,则老人已在。老人怒曰:“曾谓与长者期,而迟迟若此乎?当于诘朝更期于此。”方念之曰:“圮上老人意也。”方明日五鼓而往,观门未启,斜月犹在。老人俄翩然曳杖而来,曰:“孺子可与言弈矣。”因布局于地,与对四十八变,每变不过十余着耳。由是海内遂无敌者。余过清源,因觅方问此。方曰:“此好事者之言也。余年八龄,便喜对弈。时已从塾师受书,每余常课,必先了竟,且语师曰:‘今皆弟子余力,请以事弈。’塾师初亦惩挞禁之,后不复能禁。日于书案下置局布算。年至十三,天下遂无敌手。”此盖专艺入神,管夷吾所谓:“鬼神通之,而不必鬼神者也。”
  方子振其人不见于王世贞《弈旨》和冯元仲《弈旦评》。但他自称十三岁已天下无敌,且他在世的时候,好事者就已经为他编造了传奇性故事,可知方子振在当时必相当著名。
  有人疑方子振即《弈旦评》所载之新安派名手方子谦,有待进一步的考证。
  (5)开关延敌,莫敢仰视——过百龄
  过百龄(又作柏龄、伯龄),名文年,江苏无锡人.是明末清初享名最盛的国手。
  传百龄为邑名家子,生而慧颖,好读书。十一岁时,见人弈则知虚实、先后、进击、退守之法。与人弈辄胜,于是闾党间无不奇百龄者。时有显宦叶向高,称二棋手(国手授二子),过无锡,求可与敌者,诸乡先生以百龄应召,至则尚童子也,叶公深奇之,及与弈竟为所败。诸乡先生耳语百龄曰:“叶公显者,若当佯负,何屡胜?”百龄艴然曰:“弈固小技,然枉道媚人,吾耻焉。况叶公贤者也,岂以此罪童子耶!”叶公闻之,愈加器重,遂欲与俱北,以学未竟辞。
  自是百龄名噪江南,遂益殚精于弈,不几年学成,认为自己“可以应当世矣”!会京师诸公卿闻其名,有以书邀至者,遂至京师。
  时京师最擅名之国手是林符卿,老游公卿间,见百龄年少,意颇轻之。一日诸公卿会饮,符卿谓百龄说:“我与你同游京师,未尝一争道角技,即诸先生何所用我与你耶?今愿毕其所长,博诸先生欢。”诸公卿皆赞好,争出注约百缗。百龄固谢不敢,符卿益骄而强之。两人遂对弈,棋未半而符卿面颈发赤热,百龄信手而应,旁若无人。凡三战,符卿三北。诸公卿哗然曰:“林君向固称霸,今得过生,乃夺之矣!”复皆大笑。于是百龄以棋品第一名动京师。
  当时天下多难,明王朝在女真人入侵和农民起义的双重打击下,已风雨飘摇。百龄不欲久留京师,遂归隐无锡。实际从未离开过围棋,也一直活跃在江南棋坛。朱茂曙《逢锡山过叟》云:
  围棋第一品,知有过文年。相值三衢市,且停千里船。宁愁斧柯烂,不愿灯花偏。倚数本河洛,问君然不然。
  朱茂曙,明末清初秀水人,明亡后归隐不仕。“性尤喜弈,晚鳏居,从善弈者游,时时寓意于弈”。这首诗记述他与过百龄相遇三衢(今浙江衢县),一起谈棋的情景。钱谦益有《京口观棋六绝句——为梁溪弈师过百龄作》,其一云:
  国手今观袖手时,三山秋老鬓咸丝。明灯相照浑如梦,空局悠然未有期。
  这两首诗反映了百龄晚年棋艺活动的某些情况。大抵明末清初之际,百龄以精湛的技艺和巨大的声望领袖棋坛,为世人所宗仰。
  百龄的著述,世传有《官子谱》《三子谱》《四子谱》。其中《四子谱》流传既广,影响也深。全书分为五个类型:“镇神头”、“大压梁”、“倚盖”、“六四”、“七三”诸起手式。书中有一些理论叙述,乃是一代大师经验的总结,对后世的围棋爱好者,有很大教益。
  综观百龄的一生,其技能虽较后起诸杰如黄龙士、范西屏、施襄夏等稍逊一筹,但在明末清初,则为棋界影响最大之一代宗师。其著述孜孜辅导,继往开来;其人“驯雅有士行”,诗云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百龄之谓也。
  (6)江君甫因祸得福
  江君甫的名字见于邓元鏸《国朝弈家姓名录》,不过也有题为“江君辅”的,名后有注云:“《虞初新志》引《柳轩丛谈》一则,载婺源江君辅弈事,意即君甫。”据清《婺源县志》载:
  江用卿,字君甫,江湾人。时见对弈者,乐观之不厌。未数月,才布棋,即能预料局终胜负。乃挟策游吴、会、荆、粤,足迹几半天下,卒无有敌者。大学士芝岳何公、挹斋周公,皆晋接手谈。局中不知有相国,局外亦不自诧为相国客也,两公益相引重。左司马皖桐孙公赠以诗曰:“座上无非且无刺,酒中能涓亦能狂。”同时有释子号野雪者,亦以弈名天下,遇用卿犹稍逊。或谓:“用卿少游天台,遇异人授,故弈法不依傍故谱,奇创变幻,有神助云。”
  江君甫显然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物,在与朝贵接触时,能保持自己应有的尊严,因而愈加受到敬重。但他处人处事似乎很容易受骗上当,大约是因为醉心于围棋艺术的天地里,对人世间的险恶不够用心的缘故。《清朝野史大观》中记载了他受骗上当的一件趣事,但也因祸得福,正应了过去人们常说的:吉人天相,冥冥中自有神灵保祐:
  婺源江君辅(甫),幼工弈,称国手。年十七,忽一人扣户,称江北某家延请角技,君辅袱被随之往。月余,抵中州某宦宅,其人先入内见某臣,诈云:“吾途穷,鬻吾子为归串。”既得金立契,复涕泗曰:“父子情,不忍面别,请从后门去,免吾子牵衣惨状也。”宦信之,君辅方久坐堂上,讶无出肃客者。忽一鬅头婢肩水桶,目江,大声曰:“尔新来仆,速出汲!”江惊异,厉声争之。宦从内出,持券示曰:“尔父卖尔去,复何云?”江曰:“异哉,君数千里遣使迎我手谈,乃为此不经语乎,谁为吾父?”出所著弈谱,呈宦证之,宦大惊曰:“汝果能胜我,言即不缪。”甫对着,君辅连胜数局,宦爽然,深相礼貌。其地有国手,从无出其右。宦忽请对局,辅又连胜,宦大喜,待为上宾。盘桓数月,作书,叠荐好弈巨公处,获金数百归。
  以前曾听老辈人训斥孩子愚笨说:“把你卖了还不知道呢!”常不理解其中的含意,比及读到江君甫受骗一事,才恍然失笑。世上真有这样的呆子,被人卖到几千里地以外,还朦然无知,兀自作什么手谈较艺的好梦!君甫诚然是福星高照,别人遇到类似的情况,结局如何就很难揣测了。
  (7)弈中豪杰汪幼清
  明末的国手,除过百龄外,尚有高兰泉、汪幼清等人,但他们的技艺和声望难与过百龄相匹敌,故事迹不显,史料中也没留下多少记载。汪幼清不仅棋下得好,而且能拉弓射箭,尚武有勇,可谓文武全才的传奇式人物。
  幼清的棋艺也很奇特:
  幼清沉雄精悍,绝伦逸群,每一遇敌,目光迸裂,透出方昇,间出奇制敌,横从背触,譬如骏马追风,饥膺洒血,推枰决胜,掷帽大呼,虽受其攫撇者,未尝不拍手叫绝也。
幼清的棋常因轻敌而有误,误后敛手精思,少焉出一奇着,如乱流而济,如斩关而出,马不及旋,敌不及距,自误而得救,自救而得胜。因此与幼清对弈的棋手都说:幼清的棋,不畏其不误,而畏其误。小误则小胜,大误则大胜。幼清尝与无锡高手张以贞对弈,一个角的棋为张截断。幼清精思妙法,瞪视移晷,缩退一着反接去,以贞愕眙,叹为神助。大抵幼清善用败局,由于性格的关系,初似不甚经意,一旦局势危殆,每能以妙着反败为胜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 ( 苏ICP备15026380号 )

GMT+8, 2024-4-20 23:21 , Processed in 0.058154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